一、作者简介
郝晓东,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入选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国教师报》专栏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出版专著《给青年教师四十封信》《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未来教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
二、内容介绍及推荐理由
《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是郝晓东老师基于其丰富的从教经验和对教师成长研究的心得所著的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理论为指导,倡导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理论,并提出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围绕思维认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自主管理、自我反思、学习榜样等六个主题,书中没有深奥的学术理论,也不是单纯的方法技巧总结,而是将可读性、专业性、实用性融为一体,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引导教师重新理解教育、认识自我,并思考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让其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三、金句摘抄
1.水泵,能把水从低处泵到高处。机会泵能把人生命运从低处泵到高处。幸福的人生,就是不断创造一个个机会。
2.开启新教育“三专模式”:“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3.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优秀的作品是生命成长的伴随品,是“额外的奖赏”。
4.人生是深度练习的函数,这意味着每过5-7年,要超越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认知方式,思维格局和社会圈层。
5.所有的管理,归根到底是自我管理。
四、读书感悟
改变认知,反思自己。郝老师在认知决定职业境界中,说到“观念的贫穷比物质的贫穷更隐蔽”。我在九年前职称评上后,就从此停留在怀特海认知理论中的浪漫期,工作中只力求做一个守份的人;从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本质是在自我与环境的反复互动中逐渐刻塑的。虽然受环境影响,但绝不完全由环境而定,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个人主观能动性差。自己的职业认知不高而导致的停止不前。如何突破?教师需要自我觉醒,虽然我浪漫期有些长,但我相信只要醒过来就不晚,重新思考职业、重新定义生命、重新理解人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持续成长道路的双翼。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阅读是心灵的滋养与智慧的启迪。在教学的旅途中,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滋养。郝晓东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教育理论,而应广泛涉猎,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这样的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在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阅读中获得的跨学科知识融入课堂,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作是思想的沉淀与经验的传承。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郝晓东强调,写作能够帮助教师沉淀思想,反思教学实践。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特别缺乏输出环节,使得我成长缓慢,从前两年开始我重视撰写教学日志、课程反思等,每一次写作都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这些文字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郝晓东在书中提到,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而写作则能够深化阅读的理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将阅读中获得的新理念通过写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也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反思。2023年有幸加入名师建设工程人选项目,通过学习,让我明白名师是反思性实践者,自我赋能,主动学习,善于琢磨,在对自己经验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建构起个人的实践智慧,形成自我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自己来说,从实践型到研究型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一次面临能力恐慌,《了凡四训》中先儒谓:“克己需从难克处克将去”,任何事情越是难做的事情,越应该去做,我知道,挑战自我,是生命拔节成长的必由之路,我相信,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生命也将会迎来明媚灿烂的春天。
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榜样,靠近榜样,成为榜样的历程。这个过程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寻找榜样是教师成长的起点,在教育的旅途中,我遇到许多优秀的前辈和充满教育智慧的同事,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他们的存在,激发了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身边有很多榜样,名校长、名师等,靠近榜样,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我逐渐吸收榜样的优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校长之所以卓越,大多有共同特点:他们身体力行,致力于唤醒师生、影响师生、引领师生、成就师生。成为榜样是我成长的终极目标。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相信我会逐渐从学习者转变为引领者。所以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我们永远在路上,不断地寻找新的榜样,靠近他们,最终成为他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