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王某某,女,大二学生,高中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病史三年,服药治疗一年余,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上大学后曾多次到心理教育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病情较稳定。新学期开学后,参加缓考发挥不佳,一时间压力巨大,情绪低落,非常痛苦,有自杀想法,遂拨打学校心理热线求助。学校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从咨询辅导、危机预防、家校合作、医教结合和学业帮扶等角度对该生问题进行全面的辅导干预,最终帮助该生减轻了痛苦症状,保持了稳定的情绪状态,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
二、心理问题分析与评估
学生患病已久,存在复发情况是主要原因。双相情感障碍对社会功能造成较大影响,治疗相对困难。该生自高中就已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虽通过就医有所缓解,但仍存在复发情况,需要持续治疗。
家人对疾病认识有偏差,社会支持不足是外在原因。该生与家长关系较差,在家庭中长期被忽视。家长对病理认识不足,未对治疗给予足够重视,该生无法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关注,反而经常遭受指责批评。
学习基础较差,学业压力较大是直接原因。该生学习基础较差,在上学期因病情已感觉坚持学习较为艰难。本学期参加缓考,该生也未能良好应对,产生了较大的挫败感。
综上,该生罹患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后自行停药,遭遇学业挫折后抑郁情绪加重,有一定的自杀风险,属于心理危机事件,需要紧急干预。
三、辅导目标
保证学生人生安全,降低自杀风险;疏导宣泄负面情绪,减轻抑郁情绪;与家人和谐沟通,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
四、辅导过程
1.响应求助,真诚接纳,引导合理宣泄
在接到该生求助热线时,心理教育中心教师立即响应对方求助,在电话中初步了解情况、平稳该生情绪并确认其所在环境安全,引导该生来到咨询室,与其进行面对面深入的沟通。通过尊重、共情、倾听等技术,咨询师和该生建立信任、接纳的咨访关系,使该生积压许久的痛苦情绪得以宣泄,抑郁心情有所缓解。
2.综合研判,评估危机,及时预防风险
在通过会谈对该生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后,咨询师及时与该生所在学院沟通进行综合研判,确认该学生目前身患双相情感障碍,情绪痛苦,有自杀念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应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实行24小时监护保证安全,联系家人开展家校协同,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
3.家校协同,共教共育,共同开展帮扶
启动家校沟通机制,邀请家长来校展开座谈。咨询师对该生心理状态进行专业的解释和劝导,澄清家长存在的认识误区,化解其抵触情绪,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和风险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自身责任有更明确的认识,愿意与学校共同承担对该生的监护责任。针对该生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与学院进行沟通,通过学院的支持和专任教师的结对帮扶,集中应对该生学业压力大、学习基础差等个人困难。与该生的共同探讨,制订初步的学业规划,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完成学习目标。
4.畅通转介,校医合作,协同开展治疗
启动转介机制,督促该生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定点合作医院复诊治疗,与医院联系说明该生情况,确保该生获得专业治疗帮助,并及时从医院获得该生治疗情况及指导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定期接受学校心理咨询。
五、辅导效果
经过系列辅导干预,该生抑郁情绪大为缓解,与家长沟通和谐,积极去医院复诊并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接受学校心理咨询,树立了个人的自信心,消除了自杀的念头,保持了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六、辅导反思
1.“落实预警体系,夯实四级网络”是前提。我校积极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开通校园心理危机热线,践行宿舍心理健康周报、班级心理晴雨表月报、学院疑似心理问题排查月报、全校心理摸排与心理普查制度,建立“一生一策”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实现了危机预防的“网格化”管理。在本案例中,我校严格落实心理热线值班制度与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成为化解本次危机的重要前提。
2.“干预闲庭信步,疏导春风化雨”是基础。面对有自杀风险的危机个案,干预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在学生透露有自杀念头的情况下,心理咨询老师在重大压力下迎难而上,不怯阵、不推卸,勇于承担工作职责,同时敏锐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捕捉危机干预的战机,引导学生主动前来接受咨询;在咨询中则积极利用多种咨询技术,心理疏导细致入微,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成为干预成功的基础。
3.“积极充电赋能,提升自我价值”是关键。在干预中,咨询师保持积极关注的心态,不单单聚焦于学生的“问题”,而是能在问题中看到资源,尤其是看到学生身上值得肯定和鼓励的部分,增进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在工作中适时地发掘学生的优点资源,对于学生在个人成长表现出的优点给与了肯定:自立自强,具有很强的上进之心,虽然罹患双相仍能考上大学,表现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咨询师引导学生注意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强了她的个人价值感,提升了学习生活的信心,增进积极治疗的意愿,成为本次干预的关键。
4.“家校社医协同,四方通力合作”是保障。我校与家长积极沟通,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家长态度的转变,给与了学生极大的支持,保证整个干预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学校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畅通转介渠道,开展科学帮扶和转介,为学生的辅导干预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