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党和政府回答时代课题、解答历史之变、应答世界之问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高校承担着助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使命,是积极落实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明晰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精神生产力为引领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新质生产力,即新质思想政治工作力为核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新质思政工作力的有力践行者、开拓者、引领者。对于辅导员而言,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六个坚持”的深刻内涵,以“六个坚持”赋能新质思政工作力。
一、坚持人民至上,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需求期待同频共振,实现“新”突破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准,新质思政工作力本质是精神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发展新质思政工作力,核心要围绕学生成长、关照学生生活、服务学生进步,要站稳学生立场、维护学生利益、回应学生诉求、解答学生困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始终与学生在思想困惑与情感郁结方面同频共振,关注学生所盼、青年所愿、成长所需、发展所求,及时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行为特点,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用心用情用力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路上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擦亮育人底色,方能实现“新”突破。
二、坚持自信自立,与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同题共答,作出“新”贡献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道路的奋斗史,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育人智慧和力量,从新时代10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感悟奋勇前行的意志和精神,引导学生学好“五史”,深化“四个认识”,进一步强化新质思政工作力。新质思政工作力的立足点在于“力”,没有力量就不能立足,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辅导员要自觉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主动学习者、积极传播者,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思想境界感召学生、引领学生、鼓舞学生、激励学生,带领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作出“新”贡献。
三、坚持守正创新,与学生的成长步伐和发展步调同步共达,构建“新”格局
新质思政工作力的特点是创新,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勇于探索、积极实践、锐意进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网络新媒体、数据赋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新趋势相结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新动能、在创新中深化新培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不变”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变”中解难题、破困局、谋变局,敏锐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困难与挑战,主动超前布局,紧跟时代潮流,先立后破。以教育数字化为先导,充分构筑学生群体画像和数字思政,依靠数据搭建学生日常管理的“四梁八柱”,用数字擘画思政教育的远景蓝图,构建新质思政工作力的“新”格局。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同向发力,打开“新”局面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要树立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处理矛盾的过程,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思政工作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千丝万缕,要善于归纳总结,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奔着问题去、带着措施来,于偶然中思考必然,于共性中总结经验,于特殊中深挖本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面对思想困惑、心理困扰、发展困境,青年成长的阵痛难免衍生出很多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要以问题为突破口,在解疑释惑中凝聚思想共识,在化解冲突中营造和谐环境,在学情分析中鞭策进步向上,在浇灌心灵中培育健康成长。以问题为契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的过程。新质思政工作力的核心是提质,要转变观念,主动思考问题、提前预判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事后总结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打开人才培养“新”局面。
五、坚持系统观念,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共性同向聚合,总结“新”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学生,新质思政工作力的强化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时代发展规律,要运用系统思维,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倾听学生成长心声困惑、走进学生活动场域环境,既要深刻体认当代“0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背景,下好统筹引领的“一盘棋”,又要尊重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地域特征、不同年级专业、不同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多元差异,织密成长发展的“责任网”。要前瞻性思考人工智能给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全局性谋划学生从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期待,整体性推进大学生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提升,增强奋斗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提高巧干本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把握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点,以新质思政工作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总结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新”规律。
六、坚持胸怀天下,与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家国情怀同心并举,培育“新”人才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辅导员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矢志奋斗。要勤学实干、修学储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以“大格局”成就“大事业”,以“大胸怀”涵养“大情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构建新质思政工作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坚持思政教育的核心不动摇,要始终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的信任、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珍惜大学时光、苦练个人本领、提高综合素质、激发爱国热情、砥砺奋斗品质,以实际行动把青春书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在引领航向中汇聚青春动能,在指引方向中聚合青春理想,与青春同行,培育“新”人才。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主要内涵。新质思政工作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积极体现。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劳动者,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科技前沿、紧贴青年学生,以“六个坚持”为导向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通过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能力提质育人实效,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在深化转化具化上下功夫,用落小落细落实的实际行动来创造新质思政工作力,以提升提质提效的工作水平来掌握新质思政资料,持续研究劳动对象的成长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把握“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强化新质思政工作力,以高质量的思政工作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服务民族复兴。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