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辅导员工作案例: 他真的要伤害舍友吗?

一、案例概述

小杨是我校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他就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与众不同”,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不看班级通知,上课踩点到,自己单独坐在一排;除了晚上睡觉,其他时间全在外面待着,与舍友沟通极少。

一天,小杨的舍友们集体来找我,说小杨昨晚扬言要伤害他的舍友小昀和小楠,起初同学们以为他在开玩笑,结果半夜小杨突然不知从哪里拿出一把钢制大扳手重重砸在地上,还在宿舍破口大骂。大家吓得不敢多说话,他折腾了一阵又回床睡觉了。震惊之余,一个大大的疑问涌上心头——“他真的要伤害舍友吗?”

经调查,小杨是家中独子,父亲是某银行高管,母亲是其高中班主任,从小备受父母宠爱和期待,几乎所有决定都是由父母为其做的,包括高考志愿。因为小杨对所报专业不感兴趣,所以他刚一入学就不顾父母意见,报名辅修建筑学双学位。由于课业很多且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他精神压力巨大,睡眠质量很不好,熄灯后舍友发出一点声响他便情绪崩溃。有同学曾经看到他在操场上发疯似的狂奔,跑不动了就直接躺在地上。班主任找他谈心,试图给予帮助,然而他拒绝深入沟通,甚至以自杀逼迫班主任不要管他。经与家长联系了解到,他从小就经常采取该手段威胁父母……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原因

1. 高压型家庭成长环境导致行事偏激

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该生成长于高压型家庭环境中,父母经常使用暴力或者言语上的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就像一个压紧的“弹簧”一样,一旦离开父母的“压制”,就会脱离控制,从而形成偏激的性格。另外,当发现自残能够让父母妥协,抓住了权威的“软肋”后,他就会反复并扩大范围使用这一手段。

2. 脱离支配后迫切想证明自己的心理

大学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在学生的成长中会激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该生在没有与父母之间就个人发展问题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做了决定,而且在与父母怄气,滋生出了“我就是要证明给你们看,我不听你们的也能行”的想法,这是动力也是压力,实际上是不理性的行为,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3. “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刺激

大一年级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知还处在探索和确认阶段,迷茫和不确定性会带给其很大的心理压力。该生没有深入去了解自己所要面临的课业压力,理想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兼顾两个专业的课程学习。当无法合理安排时间、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出现后,给自己造成了巨大压力,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二)解题思路

1. 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对小杨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缓解小杨的压力和情绪;

2. 判断小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针对性采取措施;

3. 多方协同,整合资源,帮助小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状态,尽快融入班级、宿舍等,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三、解决措施

1. 该生精神状态临近崩溃,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控制住他的情绪,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辅导员第一时间定位该生所处位置,安排班干部盯紧、陪伴,迅速赶过去稳住该生情绪,没收了其携带的危险物品。与此同时将情况上报主管领导,并联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对该生开展心理疏导,判定心理病况,持续观察。

2. 该生的极端表现给其舍友带来了很大心理伤害,辅导员及时与宿舍其他成员谈心谈话,安抚学生情绪。根据其舍友的具体状况制订后续帮扶措施。 

3. 该生状态相对稳定后,为避免与其舍友再次发生矛盾,给其他人带来人身伤害,辅导员联系学校公寓管理中心为其申请宿舍,班主任及学生骨干密切关注其动态,做好应急处理预案。 

4. 该生出现的问题源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当,辅导员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与家长沟通事件情况及目前该生的状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达成育人共识,家校联合助该生减压,使其能够乐观面对学业和生活。 

5. 开展学生宿舍违规物品检查和宿舍安全教育。

6. 召开班会,引导班级同学宽容理解,主动接触。建立联系台账,定期与该生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其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帮助其建立科学高效的学业计划,鼓励其参加班级及校院活动,持续关注其在校表现。

经过多方努力协作,小杨渐渐乐观开朗起来,不再特立独行,主动向原舍友道了歉,还在班里交到了朋友。他在校运动会中发挥了跑步特长,为集体赢得了荣誉,越来越受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逐渐恢复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经验启示

1. 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是辅导员工作重点。大一新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要根据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和心理委员、班级同学日常观察反馈结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对重点关注群体建立专门台账,定期更新,动态跟踪其心理和行为变化。结合入学教育、主题班团会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习心理调节技巧。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户外体育运动,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2. 提升业务能力是辅导员工作基石。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学生生活适应、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增强预警意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还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善于总结归纳,建立全面的处理预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多方协同是辅导员工作要点。增强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家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多方联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情的全貌掌握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要通过家长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尤其是特殊群体学生,要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