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启示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面临的社会、学业和家庭压力不断加剧,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持续上升。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不仅需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更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以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的和谐稳定。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总结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4年9月,小李同学作为新生参加军训期间,因身体不适被从队伍中叫出后出现情绪崩溃,表现为无法控制地哭泣。经过初步情绪安抚,她被送回宿舍休息,并安排舍友陪同观察。随后的几天,小李多次表达身体和精神状态不佳,明确提出不愿继续参与军训。在与家长沟通中得知,小李曾有自杀未遂的经历,目前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心理咨询中心的评估报告显示她存在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并伴有频繁噩梦。心理咨询师建议学院给予持续关注。经过两个月的干预和支持,小李逐步恢复情绪稳定,尽管偶尔仍有情绪波动和身体不适,但已能适应日常学习生活。

在此次干预过程中,辅导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注重及时性和专业性,也强调多方协作与日常关怀。危机发生时,辅导员迅速将小李从紧张环境中脱离,对其进行情绪安抚,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安排宿舍休息并指派舍友陪伴,确保基本安全。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辅导员详细说明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潜在风险,并与家长签署了监护责任协议,以明确家校联动中的角色分工。随后,辅导员安排小李参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评估,根据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包括日常关注、心理指导以及灵活调整其参与活动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通过日常交流关注小李情绪波动,识别诱发焦虑和抑郁的诱因,灵活调整军训安排,既帮助她缓解紧张情绪,又鼓励其逐步融入集体生活。此外,通过定期身体检查和情绪回访,辅导员持续关注小李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支持。

干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军训后期,小李能够部分参与观训活动,情绪较之前稳定;家校协作机制初步建立,家长在配合心理干预工作方面态度积极;心理测评显示,小李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未进一步恶化,健康状况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在与同学的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她逐渐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和适应能力。这些进展得益于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响应、科学干预以及日常细致的心理关怀。

这一案例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在干预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记录和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干预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部分家长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初期沟通中存在迟疑,需通过持续的心理健康宣传提升家长配合度。此外,小李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这暴露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和实效性仍需加强。

通过本次危机干预,辅导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危机发生后的及时反应和情绪安抚是避免事态扩大的关键;家校联动可以有效分担风险,为学生提供多维支持;依托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资源能够提升干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日常管理中注重灵活安排与细致观察,能逐步帮助学生重建信任和安全感。在未来的工作中,辅导员需不断优化危机干预策略,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这不仅是辅导员应尽的职责,也是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武汉文理学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