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一位辅导员的温情育人之旅

一、案例简介

小宇,男,来自四川达州市,父亲多年前因车祸离世,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他身材魁梧,声音粗犷,不善表达,一副生人勿近、脾气大、不好惹的样子,给人难以相处之感。他学习习惯较差,但学习能力尚可,对软件技术专业保有一定的兴趣。他的内心极度自卑,对家庭情况缄口不言,自尊心很强。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过程

(一)初遇寒冰

小宇,学习习惯较差,迟到、早退偶有发生,多次教育未果。一次偶然的考勤检查,让我与小宇的“冰山”首次碰撞。教室里他的座位空荡荡的,打他电话又未接通,我心里既担心又着急,便及时与他母亲联系。

不料,因为联系了他母亲,换来了他在电话中的怒吼:“你凭什么管我?凭什么把我的事告诉我妈?我的事不用你管!”这来势汹汹的质问把我气得手直发抖,心狂跳,声音有些发颤,几秒之后,我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恢复理智:“我为什么要给你妈妈打电话?你是学生,你母亲作为你的法定监护人,有权了解你在学校的表现,这也是我作为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所在……”

晚上,我再次跟他母亲取得联系,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宇的成长背景。了解到父亲出车祸身亡对小宇的打击很大,并从此在学习上一蹶不振。饮食作息都没有了规律,经常失眠,又暴饮暴食,导致身体越发膨胀,成绩也一落千丈,脾气倔,自尊心强,很介意别人了解他的家庭情况。

我心里五味杂陈,原来的怒气也渐渐平息。我知道他朝我发怒是因为在乎他母亲,害怕母亲担心他的学习。敏感的小宇误解成我是在向其母亲告状,认为这是对他的不信任与指责,情绪才会如此激动。因为此事,我们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小宇的逃避与敌意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与理解。

(二)寻找光芒

小宇虽然学习习惯不好,但是专业学习能力尚可,对软件技术专业始终保有兴趣与热情,专业课成绩在班上也较为突出。了解到小宇对参加“蓝桥杯”比赛的渴望,我看到了他心中的那束光。我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为小宇争取机会,让他学业上有目标,学习更有动力。

1.重建信任桥梁:我意识到首先需要打破与小宇之间的隔阂,重建信任关系。我尝试通过第三方(如他信任的同学或室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间接向他传达我的善意和愿意帮助他的决心。同时,我也开始在日常的接触中,以更加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他,避免直接提及敏感话题,逐步消除他的抵触情绪。

每次在食堂、在操场看到他时,我都会朝他挥挥手,主动跟他打招呼。有次在图书馆看到他时,我夸他很认真,他破天荒地回了一句:“图书馆安静,我喜欢到这儿来学习。”我想这个“刺头”的刺好像没那么扎人了。我开始小心翼翼地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从食堂的挥手到图书馆的偶遇,每一次不经意的接触,我都向他传递温暖与关怀的信号。渐渐地,那座冰山开始融化,小宇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柔和。

2.深入谈心谈话:在信任关系初步建立后,我寻找合适的时机,以非正式的方式与小宇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在交谈中,我更加注重倾听他的想法和困扰,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我鼓励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告诉他我尊重他的隐私和选择。同时,我也分享了一些关于成长、责任和自我管理的经验,引导他认识到迟到早退对个人发展的不良影响。

3.制定行动计划:在了解到小宇的实际情况和内心需求后,我们共同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设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学习伙伴相互监督、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晨读或晚自习等,定期跟进他的进展,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密切家校合作:在处理过程中,我保持与小宇母亲的密切沟通,向她反馈小宇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并寻求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也建议她在家中给予小宇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温情破冰

3月份的一个晚上,我接到班委的电话,说小宇来上晚自习时,骑车把脚崴了。小宇的受伤,让我有了直接表达关爱的机会。我赶紧打电话问他伤得严不严重,要不要去看医生,也许他看到我的焦急和担心会有所动容。不过,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没事,我想回寝室休息一下。”第二天,我从药店买了支云南白药,托寝室同学给他送过去,他在QQ上给我回复了:“谢谢您,老师!”

在走廊上相遇时,小宇第一次主动跟我打招呼说:“老师好。”也许对其他同学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对小宇来说,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毕业之际,我收到他考上了湖北理工学院的喜讯,以前惜字如金的他,现在竟能在QQ上跟我侃侃而谈:“老师,我快毕业了,我感觉你真的很负责,谢谢你的照顾,我其实几次都有退学的念头,甚至想毕业证不要也罢,但您总是那么有耐心,不管我有怎样的困难,您总是不离不弃,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我真的很感谢您。”他的话让我看到了成长的足迹,也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三、工作成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宇的变化显而易见。他不再迟到早退,学习更加刻苦,成绩也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敞开心扉,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笑容越来越多,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自信。

这一切的改变让我深刻体会到:也许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是我的每次主动走近,通过谈心消除矛盾,用真诚化解隔阂,才使那颗被他推远的心终于渐渐向他靠拢。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四、反思与总结

回顾这段与小宇共同走过的温情育人之旅,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与升华。这段经历不仅是对小宇成长的见证,更是对我教育理念的深刻重塑。“我就过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动,更是一种教育态度的宣言,一种对学生无条件关怀与支持的承诺。它意味着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是站在远处观望,而应当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真诚与耐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引导。正是这份“我就过去”的决心,让我跨越了与小宇之间的冰墙,也让他的心灵得以温暖,重新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