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坚持问题导向方法论的班会组织实践探索

摘  要:班会是常见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班会组织的规范化和课程化上制定了相应举措,但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班会育人效果还值得思考。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召开班会原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班会组织者思考召开什么样的班会,并在问题导向方法论下提出了班会具体组织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向,班会组织,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

高职院校班会是班级集体活动中重要的组织、教育活动之一,从可操作性、经济性及取得效果等方面比较均有突出优势。组织班会也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并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组织好班会,利用好班会,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意义重大。

一、组织召开班会的必要性

会议通常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有组织的地方都会有会议。班会,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班级会议,是围绕日常工作布置或一定主题而举行的班级成员会议,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班级活动,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一)面对面交流的无可替代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以面对面交流形式为主的班会便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在语言信息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言行实现定性辨识、结果纠正、行为引导等功能仍是无可替代的。尽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现代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会议的组织形式由原来单一的面对面会议形式变为面对面形式和视频形式两种主流形式,并出现多元融合发展的趋势。从学生管理的实践来看,线下的面对面会议对师生人际交流中自我表露和感官互动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效果,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和回答学生关切的重要平台。

(二)立德树人的岗位职责所在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43号,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规定》丰富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组织、参与、指导班会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经之路”,完成立德树人的岗位职责所在。

(三)学院工作部署的统一要求

学院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对利用班会开展育人服务工作做了统一要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鲁科职院字〔2021〕97号),明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月深入课堂听课至少1次。加强与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沟通。”《中共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鲁科职院党字〔2021〕37号),要求“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协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鲁科职院党字〔2022〕46号),提出“举行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基于学生社区的主题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楼宇、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做到思政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实施精准思政。”

(四)个案发生后补救预防的需要

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詹姆斯·威尔逊(James Q·Wilson)以及乔治·凯琳(Gorge L·Kelling)曾提出“破窗理论”:一栋房子如果出现了一扇被破坏了的窗户,并且没有及时修理,那么这栋房子的其他窗户也会被陆续打破,从而引发严重的入室盗窃案件。“破窗理论”启示我们,不良的现象会持续地恶化下去,临界值的突破会使人们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变得没有底线和顾虑。因此,在学生管理服务过程中,若出现个别违纪现象,辅导员或班主任非常有必要通过班会、社区走访、约谈等方式跟其余学生做好补救或预防的宣传教育。

二、班会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

辅导员多以解决当前问题为目的,将近期出现的问题通过班会的形式解决,将班会开成了批评教育会、警示教育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用词严厉、气氛紧张而学生默不作声、心生抱怨,发挥不出良好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会议秩序欠佳

召开班会时,存在部分同学因病、因事缺席;到会学生受从众心理或者假想观众观念影响,出现坐在教室的后面或者落座过于分散的情况;学生在会场玩网络游戏、写“学习作业”或聊天追剧等,没有认真听会议内容。

(三)信息传递失真

班会主持人讲解内容无条理,想到哪说哪,主要依据口头表述,信息传递与理解共享的效率相对低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可能因转述错误而发生信息缺失、语境偏离等问题。

(四)学生体验过少

部分班会过于依赖传统的“说明书式”输出,很难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体验,导致班会活动对于学生群体缺乏吸引力,班会的开展也就成为辅导员、班主任流于形式的例行公事,丧失了其蕴含的教育价值。

三、召开什么样的班会

班会一般包括议论、决定、行动三个要素,决策、控制、协调和教育四个功能,因此,召开一场班会需要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否则就失去举行班会的意义。

(一)班会召开背景

在组织实践中,通常会以班级或学生个人所处的实际情况为背景,结合大一至大三不同学年、不同学期学业情况及身心特点,以班级中存在的思想、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导向,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讨论、观点的交流、实践的演示等发现问题的本质,遵循规律,抓住主要矛盾,从而统一同学们的思想,达成共识,找到差距,确定目标,推进行动。至于班会的场所,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实验室,也可以是田径场或者校外实践场所,既可以有多媒体技术加持下的学习、讨论、演讲,也可以是参观体验、拓展、游戏等灵活的方式。

(二)班会组织形式

在现阶段班会组织工作实践中发现,按时间或者目的来区分比较受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等会议组织者的认可和接受。例如,从会议时间维度区分,可以分为例行会议和临时班会,从会议目的维度区分,可以分为事务班会和主题班会。

(三)班会涉及内容

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指导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组织班会时从培育“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方面构思选题,尽量涵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范畴,更好地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例如,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类、安全教育类、健康宣教类、主题教育类、实践动员类、工作通知类、习惯养成类、法治警示类等。

(四)班会构成要素

一场班会需要有主持人、参会人、记录人等角色设定。班会实现育人目的的目标对象应当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来扮演的角色也是可调换的、能互动的。例如,班会的主持人、记录人可以都由辅导员、班主任承担,也可以由辅导员、班主任主持,学生干部记录,或者根据情况由辅导员指导,主持、记录等均由学生担任。此外,学校、家庭、企业等可以整合的育人资源都可利用,如可以邀请保卫处老师、派出所民警、家长代表、企业经理、校友等参与到相关主题班会中来。

四、问题导向下的班会组织策略

自2019年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在学生班会制度化、程序化、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常规的操作程序。

(一)会前准备

1.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把握“三全育人”原则

班会的召开源于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辅导员根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环节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苗头、倾向等,结合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所处的时间节点、涉及的群体、影响的层面,全面系统地去考虑如何解决、辨别、预防,从而做到带着问题来组织每次会议,带着方案来开展每次会议。分专业着眼设计“三年一贯制”的班会主线,大一学年围绕习惯养成、专业探索、设立规划目标,大二学年重点强化素养提升、专业技能、选择实习单位,大三学年引导完成角色转换、职场适应、顺利就业签约。

2.做到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构建“标准模块”内容

班会要讲解的内容要有料更有效。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构建了师生之间、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之间、党团积极分子与群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反馈机制,利用“中层干部联系班级”“一站式社区面对面”等师生交流制度,以辅导员为主力,集思广益,通过设置旗帜鲜明思政引领、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严明纪律文明养成、学院系部工作部署等标准模块作为会议必讲内容,动员分专业分班级设置选讲内容,每周“集体备会”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每周发布班会参考内容。

3.增强归属认同和仪式氛围,预设“统一思想”目标

班会活动要营造必要的仪式感和氛围感。规范的班会程序,或严肃或活泼的会议氛围,可以引发参会师生的身份认同、心理共鸣,有利于凝心聚力,增强集体归属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和行动方向。在召开班会之前,辅导员或班委学生干部及时通知与会人员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议程等,提前布置会场,让交流发言人员提前做好准备,规划预设一个班会要达成的“统一思想”的目标。

(二)会中召开

1.确保讲全讲明,准确传达班会内容

班会召开时,一般由老师担任主讲人或指导人。根据班会是否与其他会议存在时间冲突来决定,辅导员和班主任中是一人到场还是两人共同参加。这样,由参与过“集体备会”的老师去讲解班会内容,将更好地实现“内容讲全面”“要求讲明白”“成效有保证”,传达准确,通知到位,引起反响。

2.注重细化细节,提高组织班会质量

班会的组织同其他会议一样,要设置职责明确的工作人员,如主持人、记录人、拍摄人、会议材料整理人等,例如可以制定一定的规则让同学们轮流担任记录人、拍摄人等角色,既可以使同学们得到能力的锻炼,又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服务集体的体验。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如会议的秩序、应到会人员是否全勤、班会过程参与是否完整等。如果某同学因病因事缺勤,主持人需要指定班委或者亲自传达会议内容精神进行“补会”,实现履行教育责任的全覆盖。针对会场秩序,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明确“放下手机”“前排就座”“代表发言”,提高接受效率。

3.强调互动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定位

不论何种形式的班会,谁来主持班会,参与学习、聆听会议精神,执行会议安排部署,均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在班会的组织过程中,增强角色之间的双向互动,才能让班会的育人成效得以保障。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对“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危害”发表看法,不同学生发表自己思考后的看法,会使“议事”参与感增强,不同观点的补充、借鉴,也使大家对“不良生活习惯”的理解和印象更深刻,整改行动自觉性更高。

(三)会后评估

1.收集会议材料,重视档案管理

班会召开结束后,及时收集会议材料,分门别类存档,方便后续使用。会议材料一般包括会前准备材料、会中召开材料、会后总结材料。会前准备材料一般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材料、征求意见材料、会议议程方案、会议讲解内容、师生分享材料审查等,会中召开材料一般包括照片或录像、记录文件、考勤清单等,会后总结材料一般包括新闻宣传报道、决议执行情况记录等。

2.推进决议执行,巩固育人效果

班会的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达到育人目标。然而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次班会的组织就可以一劳永逸,尤其是像理想信念树立、健康知识宣教、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需要常态化纳入班会议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第一次的宣教和交流能让学生对探讨问题有所体会,形成基本的概念或者理念的认知,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的学习和探讨,才会加深印象,逐渐内化提升潜在意识,把价值引领转化为自觉行动。

3.科学客观考核,督促提质增效

为发挥班会的育人成效,让班会活动的开展质量得到保障,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也是十分必要的。组建督导小组,形成对会议材料进行查实、评价、反馈的考核运行机制。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办公邮件等形式将每周的班会材料统一报送督导小组,督导小组根据事先确定的内容完整性、图文规范性、考勤真实性、特色创新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将不规范或需要改进的方面反馈给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对督促班会活动质量再提升,进而带动育人活动内涵提升提供了保障。此外,对班会组织质量的客观考核还可作为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聘用参考依据。

五、结语

新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的班会组织实践,强调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在班会组织中优化会前准备、会中召开和会后评估流程环节,构建了“标准模块”+“自选模块”的会议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使得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的成效更加显著。班会育人是“基本功”,也可以是“特色功”,需要组织者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班会育人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2-02-27].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EB/OL].2017-9-21 [2017-1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3]赵霞.会议不能重“会”轻“议”[EB/OL].2019-1-1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114/c40531-30526159.html.

[4]雷广宁,聂久胜,王红松.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的探索及意义[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3):22-24.DOI:10.3969/j.issn.1674-5337.2011.03.006.

[5]张崇生,史蓉.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思政方法论略[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3):39-48.

[6]尹翠荣. 视频会议与传统面对面会议的对比与优劣分析[J]. 互动软件,2022(6):69-70. 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2.06.0035.

[7]王楠楠.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班会课程建设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03):116-117+121.

[8]石佳.主题班会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129-131.

[9]郭冬梅.高职院校学生主题班会内容体系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4):1-4.

[10]李春山,王巧玲.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1):24-26.DOI:10.3969/j.issn.1674-5337.2013.01.006.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