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小李是一名大二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业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该生自我管理能力差,他经常旷课,晚上熬夜打游戏,白天在课堂上睡觉,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辅导员了解到小李的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他走出困境,重拾学习动力,实现学业上的突破。
二、关键点分析
1. 沉迷网络游戏:小李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控,导致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 学业成绩下滑:由于小李沉迷游戏,他的学业成绩急剧下滑,面临退学风险。
3. 人际关系紧张:小李因沉迷游戏,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减少,人际关系紧张。
4. 自我管理能力差:小李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无法平衡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思路举措细化
(一)辅导初期:建立信任与自我认知
1. 一对一深度访谈:
老师为该生安排了定期的一对一访谈,让小李在安全、私密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辅导员通过倾听和同理心建立信任关系。
2. 自我认知工作坊:
组织自我认知工作坊,通过心理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帮助小李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潜在动机,提升自我认知。
3. 目标设定与规划:
引导小李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学业提升、社交活动参与等,以增强目标导向。
(二)辅导中期:制订计划与行为改变
1. 个性化学业辅导:
根据小李的学习情况,安排补课和辅导,特别是针对挂科科目,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 时间管理训练:
教授小李时间管理技巧,如制订学习计划、使用日程表、优先级排序等,帮助他合理安排时间,减少游戏时间。
3. 行为契约制定:
与小李共同制定行为契约,明确约定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以及违反契约的后果,增强他的自我约束能力。
(三)辅导后期:环境支持与持续跟进
1. 建立支持网络:
动员小李的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一个支持网络,为他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同时监督他的行为改变。
2. 定期反馈与激励:
定期与小李进行反馈会议,讨论进展和挑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帮助他保持动力。
3. 成果展示与分享:
鼓励小李在班级或学习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成功经验,这不仅能增强他的自信心,也能激励其他同学。
4. 持续的技能训练:
持续提供社交技能、情绪管理等个人发展技能的训练,帮助小李在多方面实现自我提升。
四、经验启示
心理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在辅导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认同的建立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辅导计划的制订中,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这种参与感和掌控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改变。
系统性干预与多方面支持。学生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采取系统性的干预措施和提供多方面支持非常必要。这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层面的协同合作,以及心理、学业、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支持。通过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持续性关注与动态调整。学生的成长和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辅导员持续的关注和适时的动态调整。这意味着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和短期进步,还要跟踪学生的长期发展,根据学生的变化和反馈及时调整辅导策略。持续性的关注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而动态调整则确保了辅导计划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五、推广价值
本案例中的辅导策略,不仅适用于小李,也适用于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通过建立信任关系、自我认知提升、行为改变策略、环境支持网络和持续跟进等方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提升学业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此方案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可以在其他学生中推广实施,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从沉迷网络到学业卓越的转变。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