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遏制网络侵权,引导依法维权

一、案例概述

李佳(化名),女,20岁,2017级护理专业学生。她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极差。父亲腿部残疾,无法从事劳动工作,母亲常年种地,偶尔打零工赚取微薄收入,加上政府救济金,全家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某日,一名其他学院的学生突然联系我,说:“老师,我给你看个东西。”随即他发来三张图片,第一张是微博私信界面截图来自未关注人的消息:“你是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吗?”“你认识护理的李佳吗?”第三、四条消息则是两张图片,也是主动联系我的这名学生保存后发给我的第二、三张图片,两张没有露脸的裸照。

我立即联想到昨日一位男士找到办公室,直言要找李佳的老师。该男子二十余岁,神情疲惫,由其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来看,明显不是在校学生。我当时心中警惕,告诉他李佳生病请假在家,并询问该男子与李佳的关系,为何不自己联系她。男子表示,同李佳是朋友,有东西需要给她,但从老家赶过来后一直打不通李佳电话,才被迫来学校寻找。

经劝说后,该男子暂时离开学校。我联系请假在家的李佳,得到的回复是她感冒发烧已请假在家输液。来办公室的男子,经李佳确认是其男朋友,虽已分手,但一直纠缠。我建议她在家多休息,确认康复后再返校。在此期间,我帮助李佳在保证个人安全的基础上,与该男子说明分手意图及理由,妥善处理两人关系,避免引发该男子不良情绪,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与生命威胁。由于担心学生安全,我又联系到李佳的父亲,他表示李佳周末回家后发烧生病,已在本地就医,目前在家。鉴于李佳家长一直反对她与男友的交往,我强调了李佳的身体状况,希望家长多关心、多照顾,并未特别提及其男友找来学校的事情。

面对这三张照片,我意识到这件事已经不只是恋爱纠纷,而是一次恋爱未遂引发的网络侵权事件。

二、目标与思路

高校学生因恋爱而发生情感纠葛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学生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恋爱纠纷引发网络侵权事件已经成为恋爱未遂后续发展的新矛盾点。网络侵权事件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生活,严重者可能会引发网络暴力,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诱发恶性伤害事件。

三、过程与方法

1.调查扩散情况

在收到学生发来的照片后,我首先向提供信息的学生明确此次事件的严重性,感谢其提醒后,绝对禁止向他人转发,并希望其向其他被发送照片的同学阐述利害关系和法律责任,以确保侵权照片不在网络平台传播、不在现实世界讨论。同时,向其了解已知的情况,如向他人私信发送照片的账号是否有公开发布这些照片、约有多少学生、涉及哪些二级学院的学生收到了裸照,在这些知情学生中具体都有哪些言论、形成了何等舆论规模等。

据此名学生反馈,涉及的学生数量目前应当不多。照片虽被公开发布,但新账号缺乏关注,主要传播途径还是微博私信。照片传播者在微博上注册小号,通过查找同城微博,进一步筛选定位到本校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微博账号,再通过微博内容推定账号使用者为本校学生,进而对这些目标用户发送照片。由于使用微博且定位本校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传播范围并不广泛。但因为网络参与群体的自由度高、流动性大,收到照片的学生涉及多个二级学院,且以不确定的速度与范围扩散。

2.追踪学生状况

掌握基本情况后,我第一时间联系李佳,询问其所在地点,试探其是否知情。李佳回应,自己仍在家中治疗,不日即可返校。

李佳平时说话很少,性格温柔,在几个积极、外向的室友对比下更显得其内向、踏实。因此之前打电话了解情况时,我并未对她的言辞产生过疑虑。但发生此事后,我意识到,那些看起来懂事、存在感不高的学生,往往因为老师盲目的信任和主观印象而被忽视。

因此,我摒弃已有刻板印象,从李佳打电话的声音状态及语气中,对她所说发烧就医的情况产生了怀疑,其状态与生病发烧的虚弱身体状况不符。于是我选择拨通了李佳母亲的电话。果然,其母表示李佳早已返校,并未在家。我当即表示李佳未返校,且一直声称自己在家,从李佳的电话中可以确定她人身安全不受影响,必然待在朋友或者亲戚家中,请父母先联系李佳,确定其所在位置。

3.扼制事件传播

之后,我将整个事件与李佳目前状况上报学院领导,在领导的组织下迅速联合知情学生所在学院的主管领导,教育学生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不讨论,控制舆论范围。

学院领导向学校领导报告此事,同时汇报了学院目前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时启动学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减少本次事件对学生身心、学院秩序、学校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学校联系微博官方协商删帖之前,发布并私信他人散播照片的微博账号已经清空所有内容。

4.家校联动商议

我再次联络学生家长确定学生去向,并请家长陪同学生一起来学校,当面讨论此事。学生和家长到校后,我选择了单独谈话。

由于早发现、早控制,此次事件并未发酵,李佳自己也并不知晓。我先对她做了心理预警,然后让她辨识照片是否是她本人。通过观察李佳谈话时的神情与肢体表现,我判断本次事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从她克制且平静的表达可以看出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也在努力调试个人状态来面对。于是我要求她自己跟父母说明此次事件。李佳明显想要拒绝,但在我的劝说下,最终答应了。

李佳告诉父母之后,辅导员、学生、家长就此事进行讨论。我向家长提出了我的个人建议:关心学生状态,引导教育不责怪;联系当事人,妥善分手不纠缠;依靠法律力量,坚决报案不姑息。希望家长带学生回到本地后立即报案,以李佳前男友之行为侵害李佳隐私权、名誉权为由,请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四、成效与改进

恋爱问题是高校学生频发的常见问题,网络侵权则是随着网络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二者结合在一起,对辅导员工作形成了的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1.关注学生日常交际,梳理高频平台、风险清单、高危人群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终端从台式计算机发展到便携笔记本,再到手机,网络使用已经越来越便捷,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活动空间的扩展、意外事件诱发因素的增加以及常规学生问题和网络结合导致事件影响扩大化。针对以上问题,辅导员应当基于实践经验,遵循学生本位原则,推行逐一筛查、甄别高危群体、提炼风险清单的方法,在引导教育学生提前规避网络风险的前提下,建立师生互信,增强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

2.网络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信息保护与反侵权并行

制订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从入学教育开始起,将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思维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引导学生从意识萌芽提升到行为习惯,促进信息安全与法制观念扎根。

3.搭建平台促就业,私人定制更贴心

作为护理专业学生,李佳于2019年6月进入实习阶段。考虑到她的特殊心理状态,辅导员抓准学生特点,形成一套私人定制式就业服务新模式。通过一次次开展就业工作,把生涯规划融入学生实习、就业的全过程。以李佳为引,辅导员在班内展开实习、就业定制,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节奏。从简历、招聘到面试,从搜集信息到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把就业服务分解到一个又一个环节,不断调整学生就业心态,将就业工作精细化、个性化。

高校作为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率最高的地方,极易成为网络暴力的滋生地。着重防范、依法维权,以法律手段维护学生利益,惩治网络违法行为,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面对事件本身,合理归责,缓解不安情绪,迅速走出阴影。安全与法治思维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能合理解决问题,问题的快速解决又进一步强化学生法治思维,良性循环,增强教育效果,培养知行合一新青年。

五、工作设想及展望

通过本次案例处理,辅导员着重进行以下工作。

1.关注学生日常交际,梳理高频平台、风险清单、高危人群。辅导员基于实践经验,遵循学生本位原则,推行逐一筛查、甄别高危群体、提炼风险清单等方法,在引导教育学生提前规避网络风险的前提下,建立师生互信,增强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

2.网络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信息保护与反侵权并行。制订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从入学教育开始起,将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思维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突出警示教育与维权方式引导,在提倡防范为主的前提下,链接网络行为模式及其法律后果,阐明学生权利与义务。面对以网络为背景的不法侵害,敢于、善于依据法律和司法力量制止不法侵害、维护个人权益。

3.搭建平台促就业。考虑到李佳特殊的心理状态,辅导员抓准学生特点,形成私人订制式就业服务新模式,并将此定制模式扩散向全体学生。

(作者单位:艺术与传媒学院)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