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文汇 > 正文

学业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与学业重塑

一、案例背景

小张,男,某大学工科专业大二学生。入学初期表现尚可,但进入大一下学期后,学习状态明显变差。本学期期中考试后,多门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成绩亮起红灯,面临挂科甚至学业警示风险。小张本人情绪低落,课堂出勤率下降,经常在宿舍打游戏至深夜,回避与同学讨论学习问题。班委和室友多次反映其状态不佳。我在收到教学秘书的学业预警通知和班委汇报后,决定介入。

二、解决过程

1.初步接触与建立信任

我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批评指责,而是以关心的口吻约谈小张。地点选择在安静的辅导员办公室,营造轻松氛围。我首先询问其近期的生活状况、睡眠饮食等,向他表达关心。小张起初沉默寡言,在我的耐心引导下,才逐渐吐露心声。他感觉课程难度陡增(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跟不上进度;学习方法不当,课后复习效率低;面对挫折产生畏难和逃避心理,越学不会越不想学,陷入恶性循环;同时沉迷网络游戏寻求短暂解脱,但过后更加空虚焦虑。

2.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我与小张一起回顾其学习轨迹和日常习惯。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

基础薄弱:高中阶段理科基础不扎实,大学课程衔接困难。

方法不当:习惯于高中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大学要求的主动探究、总结归纳能力,笔记混乱,不善于利用答疑时间。

时间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作息规划和学习计划,大量时间被游戏和无效社交占据。

心理调适能力弱:面对学业挫折,缺乏有效应对策略,选择消极逃避。

缺乏支持系统:与家人沟通少(家人期望较高但方式简单),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

3.制订个性化帮扶计划

基于分析,联合多方力量制订了针对该生的帮扶计划。

学业帮扶:联系学院学业发展中心,为小张匹配了高年级优秀学生作为“学业伙伴”,进行一对一辅导(重点攻克数学和物理)。鼓励小张加入课程学习小组,定期参与讨论。帮助其整理清晰的学习资料目录和重点。与任课教师沟通,请老师关注其课堂状态,并在课后答疑时给予更多耐心指导。

习惯重塑:与小张共同制订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表(包含每日、每周任务),强调规律作息和劳逸结合。建议其卸载或限制游戏时间,安装时间管理App辅助监督。要求其每周主动向辅导员或学业伙伴汇报计划执行情况。

心理支持:肯定小张愿意改变的勇气和坦诚。安排其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进行1~2次初步交流,学习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鼓励其参加班级或学院组织的文体活动,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

家校沟通:在征得小张同意后,我与其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客观反映情况,分析原因,并介绍了学校的帮扶计划。引导家长调整期望值,多给予情感支持而非压力,共同营造鼓励氛围。

4.持续跟进与动态调整

我保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小张面谈或线上交流,了解进展、解决新问题、调整计划。定期与小张的学业伙伴、任课老师、室友沟通,获取多方反馈。

三、成效与反思

1.成效:

小张的出勤率和课堂专注度明显提升。

与学业伙伴的辅导坚持进行,学习方法有所改进,能主动提问。

基本能按照计划作息和学习,游戏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情绪状态趋于稳定,焦虑感降低,愿意与同学交流学习问题。

期末考试虽未全部通过,但挂科科目减少,成绩有显著提升(如物理分数从30+提升至60+),成功解除学业警示,重燃学生学习信心。

2.反思与工作启示:

(1)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学业预警机制和班委信息网是发现苗头的重要渠道。辅导员需保持信息敏感度。

(2)精准把脉是前提:学业困难成因复杂多样(基础、方法、心理、环境等),必须深入分析个体原因,避免“一刀切”。

(3)协同联动是保障:辅导员单打独斗效果有限。需有效整合学业导师、任课教师、学业发展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骨干(学业伙伴)、家庭等多方资源,形成合力。

(4)尊重与信任是基础:帮扶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建立信任关系,避免让学生感到被“监控”或“标签化”。激发其内生动力才是根本。

(5)过程管理需耐心:学业重塑是长期过程,会有反复。辅导员需持续关注、及时鼓励、灵活调整策略,保持耐心和恒心。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