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未来,学研并行。为深化集团校课程建设,探讨智慧课堂的实践路径,积极展示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实践成果,5月22日下午,新吴区第三届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术月鸿山实验教育集团活动暨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学校课堂教学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研讨活动在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举行。本场活动以“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为主题,构建学科育人新方式,打造未来学习新样态。
活动特别邀请了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英,江南大学教授、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明选,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钱阳辉,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副主任谢彬,区教育局党委委员费玉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钱雷,无锡市教科院教师校长培训部主任吕红日,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师训部主任严育洪,鸿山街道社会事业局教育条线负责人陈丹红,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丁强,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顾春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各位研训员,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学校教师代表,新吴区各兄弟学校的校长、教师,鸿山实验教育集团各对口中学的校长们、鸿山实验教育集团各成员校的老师们。
鸿山实验教育集团四位教师呈现了四堂精彩纷呈的课例。后宅中心小学方婧君老师执教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一课。本节课运用数智融合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预学、展学、研学、用学、评学五个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准确构建了三角形的概念。泰伯实验小学陶润泽老师执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故事新编》一课。陶老师巧妙利用AI小言老师,创意引导,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阔习作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鸿山实验小学钱懿老师执教五年级项目化学习英语课例《I am a little Chinese story actor》。钱老师充分利用数智技术,创设最真实的语言情境,将问题解决过程可视化,改变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高阶思维,坚定了学生的文化自信。鸿山实验小学华晨涛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编程”课例《寻找质数之旅》。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复习延伸课。在教学过程中,华老师将数智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学生借助编程、AI人工智能问答以及数字人播报等元素,解决了寻找质数的难题。
课后,四位专家围绕四节课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严育洪主任认为方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他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教师和知识形成了稳固的三角关系。“五学课堂”模式正是这种关系的完美体现,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顾春雨副主任认为陶老师在课中利用AI技术辅助教育,安排三次与“小言”的互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给予了学生无限灵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英语研训员华美娜认为钱老师的课项目主题明确,目标清晰,同时通过跨学科融合、AI数智技术等手段,给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体验。数学研训员朱春雷认为华老师巧妙地将数智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激发了学生探究质数的欲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最后,大家齐聚报告厅,共享智慧盛宴。鸿山实验教育集团后宅中心小学周永强校长以《数智赋能,打造集团校课堂新样态》为题进行汇报。他从智慧课堂总框架下的成员校课堂范式、数智技术对课堂范式的支撑与融合、数智赋能成效与问题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分享。江南大学教授、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明选的微讲座《数智赋能: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从人工智能大背景出发,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塑教育系统。他通过丰富的教学创新典型案例为我们指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路径。无锡市教科院钱阳辉副院长在活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鸿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教学新样态,他谈了两点深刻体会:一是鸿山实验教育集团围绕智慧课堂进行研究体现了前瞻性,二是智慧课堂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智慧的课堂,思想的相遇。于集团发展而言,我们共融共生,共创共享。于新吴教育而言,我们都是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奠基石。鸿山实验教育集团将会在“学术月”的起跑号令下,不断探索,向着专业提升的方向,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精彩绽放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