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三晒】经典启德:读《论语》 启新知(第四期)

来源:雅境中学 发布时间:2022-1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境中学的老师们,手捧经典,沐浴书香,潜心阅读中华传统经典《论语》,走近孔子。孔子倡导仁爱,强调从血缘亲情出发,把爱延伸到社会群体中;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地担起社会责任,以小我服从社会大局,为安国安民尽心尽力;还提倡通过学习来加强自我修养。孔子的这些主张,其意义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今天再来学习,仍然有巨大的价值意义。我们要以更理性的态度,重新解读孔子思想,解读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抵排糟粕,张皇精华,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自豪地置身于世界之林。我校将陆续推出“雅境师德”之“经典启德”系列文章,展示老师们的学习所获,借以交流、提升。

第四篇 礼  关键词

“礼”作为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不仅仅是外界的礼节束缚,更是个人情感的表达。“礼”在《论语》中多次出现,其中包含“礼”字的章句就达四十三章之多。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论语》“礼”的解释是: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朱熹认为“礼”是天理的节奏和文饰,是人事的仪式和规则。作为教师,我们更要认识到“礼”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就会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各教师 礼  感悟稿

1.png

物理组 谭美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此话的背景在春秋,在这段时间时有一个共通的东西,那就是以强硬的方式解决一切,所以在短短的二百九十多年间,烽四起,战火连天。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各大大小小的执政之人,普遍的方法就是刑罚,多数都假借德礼之名号,拉大旗作虚皮,霸主们大多能做到,德政并行,礼刑双用,故而人们总是随着自己的妄想实施,不能克制自己的丑恶嘴脸,尽现于世间之中,不正是民免而无耻的最好表达么?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这不是人类社会本该有的现象和国家企事业的运行机制的应该面貌,那就应当有可以调和的方式存在,那就是夫子说的“德”,德从自心深处牢所固之,那么以德治理、管理、处理一切国家企事业等等事务关系,就离不开德礼之基础。以仁德礼义为本来处理一切,把博大的仁爱之心注照于人世间,就能一步一步的感化自己身边所有的人,远离羞耻之行为,人们知耻了,就能主动格除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切恶的诞生,均来自于人们的心不知耻,故夫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自己若不知耻,如何能影响到身边的人呢?自己都不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行好自己的行,养好自己的心,存好自己的德,如何能所好的德行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乃至其他周界?大家向一个方向前进,克己复礼,天下焉能不太平?

2.png

语文组  陈婷

君子应成德有礼而不囿于一才一艺

“君子不器”是说士大夫作为社会的脊梁,不是也不可能是某种专业人员,他们读书、做官和做人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其职责是指引和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发展至今,国家机器需要各方面人才,“一技之长”是其安身立命的首要条件。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赋予了“君子不器”新的定义。维系社会生存的骨架,由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支撑着。君子既是国家重器又不仅仅是,他们作为社会的脊梁,在某个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在道德上也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近流行词“逆行者”便是如此,他们在某一领域已举足轻重,但因为时局的需要,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前路危险,甚至能最先感知危机,但是强烈的使命感使得他们依然执着的向死而生。有些事并不是能够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在危机关头信仰告诉你,你不得不做,这就是君子之“不器”。

“礼”作为一种涵盖面极广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感,包括了人的方方面面,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孔子看来,“礼”与“仁”是一体之两面。如果说“仁”是对一个人的内心的要求,那么“礼”则是对他外在行为的规范。也就是说,人内心的“仁”通过外在的“礼”表现出来,二者是里与表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为人之本质所在,为人自由之根本,人心之真性:“礼”是“仁”外显,是人心真性的流露和行为方式。可见,“礼”对于提高个人素养,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