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博 长沙市卓越教师,长沙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长沙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DI创新思维优秀指导教师,雨花区冯念名师工作室名师成员。2006年至今担任科学教师,喜欢专研,热爱教学。能耐心听取学生心声,与学生既是良师亦是益友。
今年是我从事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第16个年头。经历了最初站上讲台的青涩懵懂,到后来的敢想敢干,再到现在的初窥门径。在深夜独处时,我总是会问自己,你想当老师吗?你适合当老师吗?你厌倦了吗?
我当然不想当老师,对初上讲台的我来说,上课太难了。在我妄想赖以谋生的职业中,职员,警察,图书管理员,当教师是最难的了。对我来说,教书意味着“熬红的双眼”,因为我从未对自己的备课满意过,上课前我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教案,准备课件,准备实验器材,课上的实验需要课前一遍又一遍的下水操作,直到实际操作的实验接近理论上最好的效果。教书意味着“汗湿的手心”,因为当我走进教室的时侯永远是紧张的,生怕讲错一个知识点或者是实验操作不规范。教书意味着“沉重的心情”,因为当我下课后走出教室时,可能又被认为上了一堂比以前更令人乏味的课。
我不想当教师,因为我认为我总是知道答案,或者我总想把我所知道的那些知识强让我的学生去接受。有时我简直怀疑我的那些学生们真的在课堂上把我所教给他们的都记下了吗?
我为什么还要当老师呢?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我喜欢学校规律的工作节奏和不短的寒暑假时间,让我有机会去思考,研究和沉淀,为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做好规划。
我要当教师是因为教学永远是一个变化无穷的工作。甚至当我的教材是同样的,我总是改变着教学方法,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接触的孩子们总是在变化成长着。
我要当老师是因为我喜欢学习。确实,我之所以感到我的教师生涯还颇有活力,是因为我总是不断地学习,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信息技术,我认真专研。不管是名师课堂,还是大咖讲座,我学习内化。不断的学习就是我战胜职业倦怠的动力之一。我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一点点成就,不是因为我懂了多少,而是因为我热爱学习。
但是除了以上的理由,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没说。
小袁是我们班上的一位男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坐在第一桌,平时给我印象很好。但有一次课上,我发现他在下面画画,我就把他画画的本子收上来了,并且说了一句”下课后来找我” 。虽然收了本子,却没想好该怎么教育他。趁着学生做实验的时候,我翻了翻画本,画的挺漂亮的。在心里夸奖了一番之后,却还是没有想出该怎么教育孩子,狠狠的批评一顿?还是就普通的告诫下一次不要这么做了?回到办公室,还是没有想出自认为是最好的办法。
放学后,小袁局促不安的来找我了。我问到:“小袁你很喜欢画画吗?”“是的”他小声回答。“我看了你画的三幅画,人物都画的很传神,衣服的细节也画的很好,就是背景可以再发挥下想象力,希望你以后画得更好,”“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上课再也不画画了”他大声回答到。
“那以后老师上课需要画图的时候,可以请你上台帮忙画吗?“我突然话锋一转的问道。” “没问题,我保证画的比老师好” 我笑着说”哈哈,那我们一言为定”,孩子用力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以后不管课上是电路链接的线路,还是显微镜下微生物的结构,小袁都把它们在黑板上画的栩栩如生。
后来小袁毕业了,有一次教师节,他拿了一杯奶茶来看我,高兴的告诉我,他现在是班上生物课代表,理科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有两位女孩子,平时上课都是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好学生。有一天我正好上到食品安全和转基因技术这一内容,课后她俩急急忙忙跑过来问我:“老师您刚才讲了转基因技术的一些农产品,那我昨天家里买的无籽西瓜是转基因的吗?转基因的食物究竟还能吃吗?”我笑着说“你们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看来课堂上面是积极思考了的,何不你们就一起做个深入调查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内,我协助她们对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开展问卷调查。带领她们实地考察了学校周边的水果店,菜市场,大小超市。陪着她们走访了和食品行业接触的各类人群。指导她们汇总问卷,分析数据,调查取证。最后她们把这次实践调查活动剪辑成了一个有趣的科学DV作品,获得了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
这些就是我为什么要当教师的理由。这些学生在我眼前成长、变化着。当一名教师就好比在塑造生命,我可以看到我浇灌的“幼苗”茁壮成长。没有什么能比那么近的亲眼看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更令人激动的了。
经常有学生问我,邹老师你知道这么多科学知识,为什么你不去当科学家。我笑着回答:和科学研究比起来,我更喜欢把你们培养成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