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三晒】无事此静坐 有福方读书

来源:雅境中学 发布时间:2023-04-18

董卿说: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 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 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 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雅境中学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新三好”系列活动,读经典, 悟经典,写心得,精彩纷呈。

做一名“和善而坚定”的教师

----读《正面管教》有感

作者:刘卓君

在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之前,我曾经有过很多次设想,“我以后会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呢?”,“我应该怎样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呢?”,“我希望我以后的学生怎么看待我呢?”。从教几年以来,我也一直在探索,怎样才是最佳的师生关系?是亲密无间?还是要疏离?如何才能自如又恰到好处?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前辈们告诫我,一开始一定要建立威严,否则会“拿捏”不住学生。于是,原本讲话轻声细语,很少发脾气的我,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的形象,开始学会板着脸说话,练习“狮吼功”。效果确实不错,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基本能保证,但时间一长,副作用也很明显。比方说,一方面,学生虽然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遇到问题,从来不问,因为不敢,导致班级优秀率不高;有些胆小的学生看到我就躲,有问题也不会主动求助,导致班级问题频发,作为班主任,我不是在救火就是在救火的路上。另一方面,我本人也遭到“反噬”。为了能及时发现问题,我开始草木皆兵,拿着放大镜来看待学生的缺点,然后,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改正,我开始步步紧逼……后果可想而知,我变得患得患失,下班以后也精疲力尽,满脑子学生问题,遇到家长和学生的不理解,就更是受挫,身体也开始亮红灯。我很困惑,为什么我全身心投入了我曾经最向往的工作,可是却不快乐。

在前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正面管教》系列书籍,里面最让我感触深刻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要用既令我们厌恶,也让孩子们厌恶的方式来教养孩子,这样不管用”,“好的教养者应当做到‘和善而坚定’”。

一、“和善”是师生互动的窗口

为了维持威严形象,我曾经尽力克制自己的“和善”,有时候,明明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孩子们偶尔的错误可以理解,但也逼着自己上纲上线,因为害怕被“得寸进尺”。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完全不需要克制,只要“出乎本能”地、和善而真诚地和孩子们进行相处,他们会更加配合我们的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可爱。

我休完产假回来后,中途接了一个班,接班之前,上一任老师就反复提到班上一个“刺头”学生,小P同学。据说,该同学英语单词不认识几个,上课轻则睡觉,重则顶撞老师,作业更是应付了事。接触几天发现,果真如此。若是以前,作为新老师,我会给他一个下马威。但现在,我改变了策略。其实换位思考一下,这个同学的做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他听了课,发现听不懂,没意思,干脆睡觉呗,可以理解,若是有点争强好胜的心,迷迷糊糊睡着觉,发现其他同学都懂,课堂很热闹,而自己却不会,心里烦闷、怒火中烧,这个时候,老师再来加点油,被点爆,那是必然的啊!这样一想,我一点也不生气,反倒是同情心泛滥,想要帮他点忙。

于是,上课的时候他若是睡觉,我会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身边拍醒他,如果又睡了,就再来一遍,然后,下课调侃他一下;若是碰到内容比较简单的听说课,上课前,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开他的玩笑“今天的内容小P同学可以学会呀!大家看他能回答几个问题呀!”当然,也不是每次都有效果,他也可能继续睡觉,也可能并不理我,也可能继续在我的课堂上和别的同学发生冲突。但我本人和善的态度,也让我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不会像以前一样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我的期待值放低了,我不强求他因为我而喜欢上这个学科,我只希望他不会因为厌恶我而厌恶这个学科,我就不是失败的;并且,我坚信,只要我继续释放和善的信号,他总能感受得到,当有一天他因为别的原因想学这个学科了,能想到我,能向我寻求帮助,那我就是成功的。

一年多下来,小P同学并没有所谓地逆袭黑马得高分,但,他带给我的教育成就感却是满满的。说来好笑,他会在课堂上被我叫醒多次后,继续精神不振,但下课,只要在教室外面任何地方碰到了,总会大声地笑眯眯地和我打招呼,那声音,比谁都响亮;他渐渐地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了,我布置的抄写单词的任务还是会按质量完成,虽然,要抄写的句子,偶尔还是会偷懒;偶尔心情特别好,又碰到感兴趣的听说课,他还会为了争取小组积分,主动和同学表演一个对话,虽然说得结结巴巴,但全班都会为他想起雷鸣般的掌声……最令我惊喜的是,最近,他居然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并且给我发了很长的文字信息(如图),这个足球迷,居然开始嫌弃自己的“散装英语”,为了和外国友人一起踢球交流更顺畅,主动向我寻求帮助!

我非常开心地把课堂上重复过多次的学习方法又有针对性地给他回顾了一遍,我不知道他能做到多少,能坚持多久,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了。

二、“坚定”是客观恪守的底线

给学生释放“和善”的信号,并不代表没有底线,可以随意挑战。对待规则性的事物,坚定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为了不“引火烧身”,我们的“坚定”,应该尽可能地客观。

去年,我非常突然地被任命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提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个班级的孩子,能力强,维权意识强,个人主义强,常规比较散漫。于是,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班规,并且,我收集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并全部拿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反复进行修改和解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我们的班规非常的客观,不再是我个人的意志。

几个月下来,我要做的事情不过是坚定地执行它。一开始,我需要培养班干部,教班干部如何坚定地执行;后来,会有孩子发现班规的漏洞,而我们只需要拿出规则,要么进行深入解读,要么进行修正;再后来,班级管理团队基本可以正常运转,因为班干部们也都是对事不对人,大家只不过都在坚定地执行客观规则而已,偶尔还可以来一点“和善”的人性化处理。这样一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的教育教学经历告诉我,教好学生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地去树立所谓的教师形象。做好自己,唤醒自己教育的本能,和善而真诚地和孩子们进行相处,坚定而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用一个闪闪发光的灵魂去照亮另一个灵魂,学生会变得可爱,工作会变得有乐趣,生活也会更美好。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作者:王妙赟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着假期,我翻开它,去细细品读作者龙应台的文笔细腻,去体味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爱的气息。

一.书中感悟温情,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

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接受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爱,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不会简单地去粗暴指责,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这是孩子的成长手记,也是极好的启蒙日志。温情的教孩子看这个世界,鼓励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平常琐碎的句子,也因为有爱而动人。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的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漫长的孕育之苦,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化成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体将带着女人的烙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觉得那个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宝贝,他将是她的全部。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孩子,你慢慢来!”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你慢慢来,慢慢的等你长大!

当大人觉得对于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可曾问过小孩的意愿?也许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模式。

二.结合自身,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

94后、有个性、拼命三郎…身边很多同事、领导都喜欢用这样的代名词标榜我。其实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有着不大不小梦想想去实现的一线教师。

工作三年多,谈不上多有经验,但是也在一步一步做着那一份属于我的快乐。舞蹈教育毕业的我,一直热爱少儿舞蹈创编,就这样我在雨花教育的沃土上,建立了第一支舞蹈队、编创了第一支作品、代表雨花区第一次作为公办学校参加全国最高级少儿舞蹈赛事…回顾过去,这些第一次都给我积攒了太多值得珍藏的宝贵回忆。

这群孩子都是我在校内选拔的出色的舞蹈苗子。他们和普通小学生一样,每天校内校外安排的满满的。但,他们又不一样,因为他们总要利用课间操、下课休息间隙、周末甚至放弃节假日和我一起泡在舞蹈房,“一二三四”数着八拍的舞蹈风暴。这批孩子最小的二年级就跟着我一起训练,跟我最久的已经六年级即将毕业了。如果说一个好作品,编导重要、二次执排老师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这群和我一样热爱跳舞、特能吃苦的聪明孩子,再好的作品都无法完美极致的呈现。

现在翻完此书,再回顾我的排练过程许多地方值得我思考。就如同书中所写到,慢慢来。排练舞蹈有时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排练过程中我不能只站在成人或者教师的身份来看待舞蹈动作的美感,美观。而是要结合他们自身特点,童趣、可爱进行创编。每一组新动作,我都会问他们:你们这样做舒服吗?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你做不好吗?我记得一个舞蹈专家曾说过,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作品的定义就是:“成人如果能拿来跳,那一定就是失败的!当这只作品只能孩子来呈现时,那它就成功了!”由此可见,作为排练老师,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时间、追求结果。而是应该放慢脚步,俯下身子,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你慢慢来,去感悟在练习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孩子你慢慢来,在反复练习过程中你体味到了什么?孩子你慢慢来,再一次次登台演出时你明白了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很大声。我是否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是否能不批评学生,而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

三.教育不是赛跑,让孩子慢慢来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深思。不论我是一位刚毕业不久踏入一线岗位的青年教师,还是久经教育战场领略无数风光的资历教师,不论我是有着鲜明特点的个性教师,还是专注教研的实践教师。站在教育这边沃土上,我就应该在前行路上不断停下脚步,俯身看看。就应该不断停下脚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

老师要带给他们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的老师们、家长们说一声: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读《中庸》之“隐恶扬善”

作者:曾艳红

第一次读《中庸》,是怀着敬畏 之心,一字一句抄写、理解、朗读中完成的。给了我很多学习做人处世之道。择几句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

1.png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 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第六章。译:舜喜欢向人问问题, 又善于分析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 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 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隐恶扬善”多遍揣摩,感触颇 深。这是舜的宽恕之德,待人治民 之术。无怪乎孔子赞曰“舜其大知 也与”。 在我们生活中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不信,请看:一张洁白的纸 上面有一个小黑点,你看到了什么?回答:小黑点。是的,为什么那99.9%纯白无暇、阳光美好的地方你看不到啊。韩红,一位心胸博大、有伟大情怀的艺人,倾其所有地捐助,可有人不被她感动,却因为她未公开年度报告举报她。我在想韩红的心有多寒。

在我们生活工作中也常存在这样的现象:谁做事最多,谁被人说的最多。因为事做得越多,总免不了会有一些小失误。可是很多 人怎么没看到他那100%的努力和99%的优秀呢?此时,我们需要“隐恶扬善”!

再看:迎面走来两位学生,A学生衣衫不整,走路扭扭歪歪 的,B学生衣衫整齐,走路笔挺有力。对了,很多人会这样说:A 同学,你怎么不把衣服穿好,走路正式一点,你看看B同学多好!你想过这样治人的结果吗?A同学继续油腔滑调,B同学不好意 思。如果你反过来,隐恶扬善,只表扬B同学,不批评A同学。 结果会怎么样呢?这时B同学更自豪,A同学悄悄地整整衣服, 挺挺身板。所以在学校在家中你只看着缺点不断批评,你最终会发现越批评孩子越差。你只有不断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鼓励, 他才会越来越优秀。《正面管教》一书中讲到:“当小孩在偶尔 的良好行为时,要表扬——强化——习惯。”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叫《两个口袋》前面一个口袋 装自己的优点,后面一个口袋装自己的缺点。我们只会看到自己 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然后就对着别人的缺点指指点点。也许我 们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的很多缺点没看到,对别人的缺点我 们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基本上所有人 都是优点远远大于缺点,我们为什么不多看看多学学别人的优点 呢?这样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人在背后说人坏话的现象了。

我也在不经意中犯着上面的错误,希望“隐恶扬善”这四 个字时时提醒我,不断向前!“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的根本

作者:邹昶

今日阅读《论语》,其中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

2.png

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这句话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好像记起了什么,好熟悉啊,哪里听到过?哦,好像老弟也念过。我连忙打电话给老弟,他很不耐烦,说这都不知道,是我们家族的辈分排行的什么歌。哦,我完全记起来了。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父亲就要我们念四句话:“本

立而道生,传经忠学业。宜训振家声,怀才更显荣。”当时不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记得我是“学”字辈,父亲他们

是“忠”字辈。也是的,父亲那一辈人真的好忠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有时候在家看到有政府官员腐败而被抓的消息忍不

住发表几句感言,都被父亲一瞪眼,一声吼吓回去:“这只是几个渣子,臭虫!其他都是好的!”我们没作声了。是的,父

亲上个世纪60年代因不满林彪等集团的反党行为被迫从大托机场出来分到省关押劳改犯的工厂,他没有一句怨言,依然老

老实实工作,什么最脏最苦的活都干,骑着破单车回家,一身油乎乎的,身上的气味从没散过。他几乎年年评为工作积极分子和优秀共产党员,过年前就领回几张小奖状。奖金?一分钱都没有。他从不炫耀,就把奖状塞到抽屉里。直到他去世,我才翻出他那些发黄的奖状,还有一块旧手表。

他们就是“忠”字派。我们这一代是“学”字派,他总要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可惜,我长大后只是成为一名普

通的教师,在乡里教书。有一回,我舅舅要把我调到市政府去坐办公室,我老爸不同意,他说女孩子教书很好。我没去成,后来,乡里慢慢变城里了,还是教书。

这三十年的教书生涯,我收获了什么?跟同学聚会,同学开玩笑:“邹教授,你的房子还在贷款吗?”这位同学留级留三次,初中没毕业,同学聚会时开越野车来的。我是搭公交去,回家她10执意要送我。我知道原因,也谢谢她。刚开始我还是有点自惭形秽,连歌都不晓得点,下班穿着制服直接赴会,进门还把我当成了服务员。后来我坦然。

这三十年我收获了什么?先生在邵阳精准扶贫,一个月回家一次,黑一层,瘦一圈,现在成了干瘦黑的老头了。偶尔从他发的晚上走访农民家庭的照片可以看到暗夜里他亮晶晶的眼睛,难怪周末他满房子找什么东西,原来是手电筒。问他,他说政府发的手电筒上次因为摔倒坑里摔烂了。不是我追问,是不说找什么的。过年前,他跟亲戚、朋友、我同学吃饭,也几乎不做声,讲到他的精准扶贫,喉咙粗多了,话如酒水滔滔不绝。跟朋友的同为公务员的先生讲得不亦乐乎。他从没说过半句埋怨的话啊!这三十奶奶我收获什么?几张奖状,书房柜子里几叠明信片(从前学生寄的,现在不流行了),还有就是当班主任时候的家校练习本。看起来没什么。寒假在家看电视,看到采访从舍娘哨卡退伍士兵,他们依然以当兵为荣;看到《秘密大改造》里面工作20、30年的焊工,修理工,机场服务工作人员,他们有点每天要走20000多里路,每天要工作道深夜,甚至几天几晚在工作岗位抵抗台风保护工作机器,家里房子泡在水里都不能回家;我看到微信圈里语文教研员张艳红老师发的学生医生出发奔赴前线的照片,那个学生的名字好熟悉,那个身影好熟悉------毛丹。儿子在一边看到了,说“妈妈,你好像教过她。”我忍不住感到浑身是满满的热血,皮肤里蹦出的是满满的劲头!是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好好教书育人,我教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奋斗,我们在为国家输送建设者,捍卫者,我们难道不伟大吗?足够骄傲!

思绪飘得很远……

我们国家刚刚建国的时候,我的父辈是最艰苦卓绝的奉献者,他们的代表有邓稼先、袁隆平等;祖国振兴的时候我和先生、我朋友、我同事时创造者,是亲身经历者,我们这一代的代表有很多啊。

我们艰苦过,累是家常饭,但是好像我们从没有后悔过,就这样一直干下去,从祖辈道父辈,到我辈。我们是普通人,没有想到做“君子”,我们就是坚持祖辈传下来的东西,坚持致力于自己做的事。无论什么艰难困苦的环境,哪怕被冤枉都坚持下去。这就是什么?我想,这就是根本,就是家族传承上的那几十个汉字,也就是现在的“初心”。不忘初心,守住根本,砥砺前行,原来,就已经深深刻在我们一辈辈人心中,代代传承。就像为支援武汉送来23万元的我们湖南农村一个村100多名老人,就像坚守祖国最高哨卡十几年的退伍战士,就像那位回答“中国人”的无名氏,就像把自己456元零钱捐给派出所的小女孩。

我们一家天天同看在收看武汉抗疫情的新闻。武汉汉口医院的赵华护士长身患甲状腺癌,依然坚持在一线,令人感叹。当看到她结果丈夫手中的汤,忍住泪水开车回医院时,我忍不住说:“如果是我,我可能不敢去工作。万一感染了,这样的身体状况保证是死路一条。”儿子先生望着我,我顿了一下,接着说:“如果大家都这样,我肯定也会去。到了那个时候,死就是另外的事了。就像好多人,明明晓得那样做就是走向死亡,也会继续前进。比如如果有歹徒袭击学生,我会想都不会会冲上去,那时候怎么会想到有生命危险?有见义勇为的事情发生了,事后有人说好蠢,但是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在危机关头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有生命危险,就这样冲上去。这就是本能。就像我们这一辈的人一样,干艰苦的工作久了,就会理所当然认为事正常。”先生点点头,我继续望着儿子说:“你听过我和你爸爸后悔自己的工作吗?没有吧?这就是坚守。你也会找到自己坚守的东西的。”这次儿子静静地点点头。

我很欣慰。这次灾难,带给我们太多沉重的东西,但是,更是我们教育后代的最好机会。“本立而道生”,教育后代,启蒙国民思想,我们在灾难面前不退缩,我们在灾难钟汲取教训,砥砺前行,在振兴民族的大道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