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服务热线:400-875-7650 操作指南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分享 > 正文

贵州医科大学:发挥精准赋能的聚合效应 推动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高校着眼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断探究促使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迈进的策略。贵州医科大学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精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聚焦国家提出的精准思维理念,通过精准问脉、精益求精、精细发展、精细施策四步法,充分发挥精准赋能的聚合效应,以精确辅导员职业目标、精细化辅导员培养方案、精准化辅导员平台建设,形成“1+1+2+3”的精准赋能核心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从经验型迈向专家型,并实现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问脉:“灯塔计划”赋能辅导员发挥联动效应

贵州医科大学辅导员在学科背景、专业特长、秉性特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致使辅导员对职业认知、职业规划、职业需求各有不同。贵州医科大学在多年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发现,需要有针对性地精进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涵养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从精准规划辅导员类别、精确设计培养模式、精细优化成长路径等为切入点,引领辅导员的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相契合,从而发挥专业与特长的共同联动。学校充分尊重辅导员的自我发展需求,依托杏林医语——省名辅导员工作室实施“灯塔计划”。学校依据辅导员的意愿,将辅导员划分为理论型、实践型、竞赛型、创新型四类,既开展公共课程,也根据每个类别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课程,促进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形成差异性和互补性的联动。通过“灯塔计划”形成精准赋能辅导员的长效机制,构建辅导员成长发展的闭环。历年来,学校3名辅导员荣获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3名辅导员荣获贵州省“高校最美辅导员”称号,1名辅导员荣获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学校五年蝉联贵州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名辅导员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优秀风采奖”,1名辅导员荣获贵州省高校中青年思政骨干。

二、精益求精:“四书五精”赋能辅导员发挥聚能效应

长期以来,贵州医科大学重视辅导员理论素养的涵养,深知理论是辅导员培根筑魂、培育时代新人的根脉。贵州医科大学通过“四书五精”策略,促进辅导员深耕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见真章”“显实效”。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和专业素养需要,每学年选择与辅导员匹配的四本图书供辅导员研读、学习、思考,力求精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学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史为鉴,不断增进青年学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精学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精确把握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精学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优秀案例,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精学并精通辅导员工作技能,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政、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创业就业指导和应急处突能力,做到“真探索”“真思考”“真凝练”“真有效”。辅导员荣获全国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学生工作案例获全国三等奖3次,贵州省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

三、精细发展:“双维互动”赋能辅导员发挥协同效应

辅导员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孤立前行的过程,而是一个多向互通、多元互动、多维交流的进程。贵州医科大学重视对辅导员的多元化培养,促进辅导员成为“一体多面”的工作能手。

(一)一对一“导师制”助力辅导员科研发展

科研能力是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科学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特点,能帮助辅导员找到学生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入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能帮助辅导员以更加理论、更加专业的思维解读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以更加独到、新颖的眼光看待学生群体,既从教师与学生的“双维互动”中探寻教育引领的契合点,又从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双维互动”中发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辅导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获得多项省级立项,并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

(二)学科+思政育人助推学生工作互动互补

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双向“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互动互补,发挥“双维互动”的协同效应。实现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相得益彰,学科思维与教书育人的互嵌互动,专业引领与价值引导的互相补充,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边界、扩展眼界、开阔思路,进一步促进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教学互动,探索班主任与辅导员融合发展之路,探寻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下一步,学校基础医学院将计划在思来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辅导员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师生交流场所,并按照建设“四个基地”、推动“五个一工程”、开展“六项学科比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丰富师生交流的渠道,助力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四、精细施策:“特色平台”赋能辅导员发挥聚环效应

贵州医科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走新、管理创新、平台用新,围绕辅导员这个主体,精准有步骤地赋予能量,有针对性地转化和集聚能量,有目标性地放射能量,构建最大能量环、共画最大同心圆、释放最大能量体。通过搭建三大平台,让辅导员在赋能过程中,从实践中摸索、检验、印证赋能效果,并能通过平台进行成果转化、输出、展示,形成独具特色、可推广、可展示的品牌。

(一)构建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精准赋能核心体

为了进一步优化辅导员结构,并让辅导员形成“传、帮、带”的层层赋能体系,贵州医科大学申报贵州省名辅导员工作室“杏林医语辅导员工作室”,以提供发展平台的模式助力辅导员获得自我赋能、载体赋能,进而获得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在杏林医语工作室的核心体赋能效应下,先后孵化了“琉璃说”“璞玉美育”“医颗红心”等6个校级工作室,目前正在建设发展的有4个校级工作室。此外,还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辅导员提供赋能平台,如“师生恳谈会”“学业交流会”“理论宣讲进社区”等,以凝聚专业力量、汇聚专业师资、聚焦学科特色,多方合力下沉学生社区,让学生社区学术氛围“热”起来,理论宣讲“多”起来,思路创新发展“活”起来,学术探讨“动”起来,充分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教育智育场域,让辅导员“辅”在学生身边,“引”在学生生活中,“导”在学生点滴,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赋能架构,党委学工部举办“擎信仰之炬,育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获教育部“微言教育”报道。

(二)打造辅导员主题沙龙的精准赋能核心环

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是辅导员安生立命之本,贵州医科大学杏林医语辅导员工作室创新辅导员主题沙龙,以精准赋能模式为核心,着重围绕“谈心谈话环节”“案例分析环节”设计主题沙龙。创设“谈心+研讨+凝练”的形式,帮助辅导员磨砺技巧、理顺思路,提高职业能力。以“典型案例+角色扮演+模拟谈话”的情景再现方式,让辅导员回归工作实际、重温工作场景、为工作技巧赋能,有效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创建辅导员化主播栏目的精准赋能核心域

学校不断创新辅导员发展平台,以平台为辅导员精准赋能提供支撑。杏林医语辅导员工作室依托学校发展平台,紧抓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创建“辅导员化主播”栏目,该栏目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育人故事、时政热点、辅导员成长等内容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现已播出40余期。“辅导员化主播”曾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等媒体播报,2022年杏林医语辅导员工作室荣获贵州省新时代好网民称号。

新时代,学校将更加重视辅导员的培养、管理、发展,为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精心谋划、精细施策、精准把舵,以强化“1+1+2+3”的精准赋能模式,培育教书育人的“大先生”、立德树人的“工程师”、思想引领的“教育家”,推动辅导员这支队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细思考、精准赋能,不断推动自身发展、辅导员队伍成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