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875-7650

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从“三明”教师开始

来源:吴甡校长工作室 作者:孔令红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2021年3月17日,吴校长工作室以如何做一个“明”校长为研修主题进行学习,听了吴校长的专题讲座后,我醍醐灌顶般深受启发。吴校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争做新时代的‘明’校长,即明要求与方向、明需求与职业、明追求与未来。吴校长的讲座没有高深的理论,却句句入心入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职业要求,紧跟时代发展,做个“三明”教师,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一、明党和国家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期间,到“贵州小学骨干语文国培班”的课堂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进行的一次座谈交流,也是在这个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2015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贵州省国培班的乡村教师回信,信中提出了“三者”好教师的要求,要求西部的教师,特别是贵州的教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才的引导者。作为新时代新时期的教师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鞭策、激励自己,要做一个“四有三者”好老师,无愧时代重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完成好肩上的使命。

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应该是政治家,其次才是教育家,要弄清楚“你是谁?为谁育人?为何育人?在哪?要去哪?”的问题,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传播者,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二、明职业要求规范职业行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弄清楚教师这一职业概念,找准规范职业行为的逻辑起点。

依法执教,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

遵守职业行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十项行为准则。明确什么行为是不当的、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什么,使我们的教师队伍更加纯洁,更加风清气正,更加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敬爱。

三、明职业发展,有自知之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师的岗位上,首先自己要学会学习,学习可以说是伴随着每个人一生的,尤其是对于专业发展的教师来说更为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读书。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争取让其成为我们的精神伴侣。同时,在工作中要善于反思,用反思去检验实践,以获得更高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及反思不断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学习中形成专业道德、拓展业务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完善专业自我和成熟专业境界。

总之,要想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光有扎实的学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弄清楚为谁育人、为何育人、如何育人的基础上,多一点教育理想、多一点教育情感,不为教书而教书,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好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好学生安身立命之德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先生之大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单位:盘州市第五中学)